第一篇:云龙剑
剑术的起源,发展及其演练的特点 经济管理学院 32班 学号:10081138 胡开渊 剑术,即武术中用剑的技术,古称剑道或剑法。剑术起源于古代人类的战争 行为。在中国,剑术大盛于战国时期,因为战车逐步退出战争,步兵成为主要力 量,随之剑也成为了主要的武器之一。西方则是在古罗马时期盛行起来。这时期 剑术的特点是简练实用,剑器以硬的重剑为主,以腰—臂发力,刺砍为主要攻击 手段,格挡为主要防御手段。汉代出现环首刀以后,刀在军阵中替代了剑,以后在中国逐步发展出个人 格斗的近古剑术,这种剑术以手腕发力,每次出手都可以用不同剑法(劈、抹、 撩等)连续发出多次攻击,而且防御采用以身法躲闪为主,取消了格挡,所以速 度非常快, 可以说极尽了个人格斗的特点。欧洲中世纪以后的剑术和中国剑术有 类似之处,但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差别,不是侠客使用而是贵族决斗使用,所以仍 然以格挡为防御手段,虽然比重剑快了以些,但是不能和中国剑术比。至于日本 剑术其实是刀术,以劈砍为主。大家可能以为日本剑术很快,其实是不可能的, 只是比重刀快,没有中国剑术快。因为每次都腰收回来再劈出去,怎么可能比伸 出手就是七、 八次甚至十几次连续攻击的中国剑术快呢?当然,中国剑术因为技 巧性太高,不好学,有十年不出门的说法。《吴越春秋》卷九和《庄子·说剑篇》都记述了古代击剑的技术和战术。《汉 书·艺文志》载有《剑道》三十八篇,是论述汉以前击剑技术的专著。明代茅元 仪《武备志》中记载了剑的用法有:跨左击、跨右击,翼左击、逆鳞刺、坦腹刺、 双明刺、旋风格、御车格、风头洗等。清代又有宋仔凤《剑法真传》一书传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剑术成了剑的演练套路的代称,被列为全国武术比赛 项目。增加了各种花法、平衡、翻腾、造型等动作,使剑术有了很大发展。剑的 击法有;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等。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之说。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 行剑、势剑、双手剑、长穗剑、双剑、反手剑等。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 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 通备剑、醉剑、宣化剑、七十三剑、龙形剑、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七 星剑等。剑术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剑法规整 剑术,是运用各种剑法,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套路形式的运动。剑法 是构成功力与表现技巧的核心。不同流派的剑术套路,剑法的内容和运用,都 各有所侧重。每一种剑法都有严谨的规格,必须符合攻防的法则。剑法规格是 剑术技法的基本功,是提高剑术造诣的根本,它不仅是要求出手、路线、部位要 准确,而且要求在霎时突变间准确无误,运用自如。(二)刚柔相兼 刚与柔是武术的劲力法则,劲力的运用往往是形成剑术流派和风格的一 种因素。剑术的劲力法则应该是有刚有柔,刚柔兼备,参互运用。有柔有刚主 要是指在剑术中刚柔动作的交替变化,由此表现出锐利的攻势和洒脱的风采。刚柔兼备是指在一个剑术动作中或刚中含柔,或柔中寓刚。如穿、抹、 撩、 带等 剑法,运行路线较长,尤能体现刚柔相兼的风格;在轻快的行步、潇洒的腾跃、 闪展的避让等运动过程中,剑术劲力的运使或柔中含刚,或以柔带刚,或刚中 见柔;在敏捷的出击、纵横的劈刺中还要柔而化刚,力透剑器的某一部位。(三)把腕灵活 在剑术运动中,剑法的变化只有通过把法的变换才能实现,如螺把、钳 把、刁把、满把等握剑法的运用随剑法不同而灵活变化, 否则剑法就不能正确地 表达。所以要求执剑手的指、 掌虚实多变,手腕灵活转展,恰到分寸地把握剑器。不少腕花、 剪腕花等动作, 更需要指、 掌的灵巧, 手腕的活络。剑法的轻快、 准确, 很多变化又与手腕的劲力运使技巧有关,如一点一崩、一缠一截,劲力技巧在于 用腕;又如挂剑时须扣腕、回身劈剑须旋腕等,都依靠手腕的灵活性,剑腕协 调,达到合理地调节剑法和劲力的变化。(四)气韵生动 气韵指的是剑术运动中的节奏、气度。剑术运动应气度宏大,洒脱自 如。其动静、疾缓应富有鲜明生动的节奏变化,起承转合尤应注意韵律。剑法 的刚柔、张弛、伸缩、起落,以及移步换形、招势迭逞等是构成剑术节奏的基 本因素。每一剑法在演练过程中,由于受攻防战术法则的制约和引动,其身 法和节奏变化,千姿百态。提高剑术技能,掌握剑术技法中的节奏,自然与剑 法规格的内在含义、战术意识紧密相关,以求达到内外贯通、神形兼备、气韵 生动的境界。第一篇:云龙剑
《亮剑》李云龙原型王近山将军 “我这个人别的不会干,打仗是我的本行。” 1930 年,赤色风暴席卷大别山。一位身上有着军事奇才成吉思汗血统、年仅 15 岁的蒙古 族少年王文善,改掉自己文绉绉的名字加入了红军队伍。他想让自己像大山一样坚强起来, 所以新名字就叫近山。严酷的革命斗争形势使得红军干部奇缺。1931 年, 16 岁的王近山就是在这种血雨腥风中 走上连长岗位的。当上连长后,王近山就渴望打仗,拼命打仗。一次战斗,他以必死决心抱 着敌人滚下悬崖,敌人死了,自己却没能如愿“光荣”。战友们从此送给他一个外号:王疯子。在残酷的战争中,王疯子不仅没有死,反而迅速从连长升到营长,又从营长升到团长。更为 幸运的是,他站到了徐向前元帅这棵军事巨树之下。徐帅作战,勇字当头,每当战局僵持或者危急时,他总是领着旗手和号手,屹立在战斗最紧 张、最危险的地方。在他的影响下,红四方面军的将士多喜欢死打硬拼,敢打硬仗,不怕恶 仗。1933 年秋,红四方面军迎击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身为红 28 团团长的王近山提刀挎 枪冲锋在一线。在防御战中,28 团几乎拼光了,团长仍然屹立在战斗最前沿的红旗下。次 年夏,红军转入反攻,28 团孤军追亡逐北,误入有名的“傻儿师长”范绍曾部重重包围中,王 近山浑身是胆,提刀跃马,率领全团左右斩杀。敌人魂飞胆丧,整整一个旅被红军一个残缺 不全的团包了饺子。1935 年 4 月,红四方面军又在江油和川军展开恶战,一股敌军突然突破红 4 军防守阵地, 向红军阵地纵深发展。军长许世友连忙投入作为预备队的 28 团发起反冲锋。王近山接到命 令后,当即带领人马扛着大旗、端着刺刀向敌人冲去。弹雨中,王近山胸部中弹,当即陷入 昏迷状态,被抬下阵地,部队士气受到影响。总指挥徐向前见状,提着手枪冲了上去,边冲 边高声呼喊着爱将的名字:“王近山!王近山!”王近山很快被主帅的呼声唤醒,当发现自己 不在红旗身边,当即命令战士把他抬回红旗下,重新指挥战斗,直到头部被一颗子弹击中, 昏倒在徐帅身边。强将手下无弱兵!看着已成血人的娃娃团长,徐帅心中又爱又怜。后来,由于长期受刘伯承元帅的耳濡目染,王近山作战更多的是喜欢动心思,但是在许多关 键性战斗战役中,还是透闪着王近山独有的“疯劲”。1946作文 年 9 月的定陶战役大杨湖之战,是刘邓大军出兵太行山后第一场恶仗。开战前,邓小 平政委采取激将法,声称此战打不好,就退回太行山去。6 纵司令员王近山主动请战:“我 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我就不回来见你们!”王近山言必行、行必果。为 争夺大杨湖,6 纵成连成营甚至成团牺牲,仍然攻势不减,最终摧垮了国军精锐赵锡田整 3 师的战斗意志。1953 年抗美援朝上甘岭之战,是我军迄今为止进行的现代化程度最高也是场面最残酷的阵 地战。还是这个王疯子指挥 12 军、15 军同优势美军展开士气和意志的较量,最终打垮了钢 1 多气少的美国大兵。在长达 23 年的血与火的洗礼中,王疯子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裹满全身的战伤见证 了一代虎将的赫赫战功。作为成吉思汗留在大别山的杰出后裔, 王近山身上一直流淌着蒙古人桀骜不驯的血液。有人 叫他“王疯子”,也有人叫他“二杆子”。王近山痛歼“日军官战地参观团” 1943年10月, 王近山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时, 奉命率队赴延安去保卫陕甘宁边 区,途经敌心脏地区韩略村时,根据情报,一队日军将从此地经过,他见那里的地形险要, 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他当即决定队伍停止前进,就地埋伏,准备打个伏击,好狠狠杀一下 鬼子的威风和气焰。韩略,是临汾至屯留公路上一个小镇,距临汾三四十里。韩略村边有一条山沟,公路正巧从 几米高的陡壁中间穿过。这种地形打伏击再好不过了。10月22日晚上,王近山指挥部队 进入阵地设下埋伏。王近山和部下,当时谁也没想到,他们即将伏击的竟是由日军中队长以 上军官组成的“日军官战地参观团”,王近山没料到,八路军总部也没料到,日本人更没有料 到。指挥日军对太岳地区进行“铁滚式扫荡”的是日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为了展示他“新战 法”的成果,特抽调近200名中队长以上的日本骨干军官,由他的亲信少将旅长服部直臣 率领,来到太岳地区进行实战观摩。他原想在“战地参观团”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武威。10月23日上午8时许,公路远方腾起滚滚烟尘。王近山驾望远镜一望,路上一溜汽车, 一查整整13辆,车上站满了日本鬼子。王近山心想,13辆汽车也就二三百人,而他此时 有一千多人,吃掉二三百人很有把握。汽车渐渐驶近了,每辆车上都插着太阳旗,日军军官 有说有笑, 不时指指划划, 好一副得意的样子, 俨然把中国的土地当成了他们的“王道乐土”。当日军车队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 王近山一声令下打?瞬间, 公路两边枪声大作, 掷弹筒, 手榴弹,机关枪,步枪,犹如狂风暴雨,公路上顿作一片烟尘火海。也巧,毫无准备的服部 少将率先成了枪下之鬼,完成了他“参观”的使命。然而这个参观团成员毕竟都是沙场老手, 尽管失去了指挥,但枪声一响,立即进入战斗状态。虽然一辆辆汽车爆炸了,但他们从死去 或伤员手中夺过步枪、 机枪继续顽抗。王近山下令“必须在20分钟内解决战斗 ?一营长, 组织突击队冲入敌群消灭敌人?”一营长甩掉帽子,率队犹如猛虎扑向敌群,尽管敌人三五 成群,背靠背互相掩护着与我军撕杀,但这些人来自各部队,没有战斗组织,很快被我军分 割,逐一被消灭。冈村宁次苦心拼凑的所谓“战地参观团”,除三名装死留下性命外,其余包 括一个少将旅长,六个大佐联队长,180个中佐和少佐大队长以及中队长全部毙命。消息传到太行、太岳和延安,人们都为吴下阿蒙的杰作尽情欢呼。当王近山到达延安时,毛 泽东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 起呀!”中央军委当即命令王近山为新组建的新 4 旅旅长,保卫延安。远在太行的刘邓首长 也为学生的胆略和谋略感到欣慰。 2 “疯子”王近山将军的家庭悲剧 抗日战争时期,韩岫岩是八路军医院的护士,是有名的院花。而且,她一家 12 口人人都参 加了八路军,还为医院驮来了许多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半个医院。这样光荣的背景,加 上“院花”之誉,使韩岫岩在当时很有名气。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的王近山负伤了, 一颗子弹击穿肺部, 另一颗 子弹击伤左臂,伤势很重。经过韩岫岩等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王近山很快康复了。自然而 然两人就认识了。一同住院的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一看这情景, 挺般配的, 于是从中牵线搭桥,成就了他们的婚姻。经过无数次的生离死别,应该说两人是有感情的, 也有着非比常人的婚姻基础(韩岫岩和王近山生了八个孩子,其中一个送给了后者的司机, 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人们都这样认为。但事实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在山城重庆,王近山应邀给大学生们做报 告, 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 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 把大学生们全给迷住了。大学生们把鲜花、 掌声抛向了王近山。抛向王近山的还有爱情。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一方是威风八面的年轻将军,一方是 谈吐风雅、漂亮迷人的女大学生,英雄美人,自然而然地靠拢在一块…… 美女英雄才子佳 人永远是千古佳话,但如果英雄背后早有了位“女英雄”,那事情就麻烦了。按照中国五千年 历史所确定的道德准则, 喜新厌旧是不可被原谅的, 随着王近山和女大学生的感情越来越深, 和韩岫岩的冷战也在加剧。韩岫岩当时就身为海军医院的副院长, 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 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 个现实。要个说法也好,鱼死网破也好,报复心理也好,不管她出于什么动机,事情已经闹 大不可逆转了。正如当年陈锡联所讲的,“两人是一个脾气,针尖对麦芒”,过去打仗时聚少 离多,现在和平时离少聚多,家中却不断吵闹,真的如“针尖对麦芒”一样地对峙起来。韩岫岩向组织报告,投诉信最终落到了刘少奇手里,他派人来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被王近 山顶了回去。此时的形势已经对王近山很不利了:已经有中央要处理他的风声了;舆论自然 对他也很不利, 喜新厌旧的陈世美不会受人欢迎; 更为他伤心的是女大学生受不了巨大的压 力,她背弃了她的爱情,一夜间离开了他无影无踪了。然而被激怒了的王近山像一头雄狮一 样无法劝阻,于是这个湖北汉子竟向组织递交了离婚申请书。组织上找他谈话,不行;老首 长来打招呼,也不行。老政委邓小平苦口婆心相劝,无效; 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做工作,没用。王近山得到最后通牒:“收回离婚报告就算了,否则,开除党籍、军籍!” 前来劝解的老部下们几乎要给老首长跪下:“王司令,我们都希望在你手下再打胜仗,你就 承认你不离婚,行吗?你哪怕等形势缓和一点再离,也行!” 3 王疯子对爱情的执着也是一个“疯”字“我王近山明人不做暗事, 组织要怎么处理我都接受。” 毛泽东火了,专门指示刘少奇主持“铡美案”,杀一儆百。几天后处理意见下来了撤消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 行政降为副军级 (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 ; 开除党籍;调往河南某农场任副场长...... 虽说在心理上已有所准备,但真正等到处分下来时,而且是一杆子撸到底,却是大大出乎意 外,没有了官职,王近山还不太在乎,可是连党籍、军籍也都开掉了,真使他心里感到一片 冰凉。人背运,倒霉的事一齐来。让他伤心的是,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而又没有得到预 期的结果,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的妻妹并没有和他结合,从他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一 个“情”字,把将军深深地刺痛了。1964 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 场当副场长,分管园艺,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销售。就在他收拾东西时,曾在 他家工作过的姑娘小黄来看他。得悉真相后, 温文善良的小黄经过认真考虑, 不顾家人反对、 朋友劝阻,毅然决定跟着将军去农场,照顾他的生活。“我这么大年纪了,你跟我去吃苦干吗?”王近山知道,这一去也许就是当一辈子农民。“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小黄深情地对着将军说。小黄叫黄慎荣,由部队派到王近山家中担任公务员,耳闻目睹,将军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只 有星期天,才抽出一点时间带孩子们出去买生活用品(孩子们住校,只有星期天才回来), 乐一乐。1959 年小黄离开将军家,到某工厂上班。小黄了解他家情况,将军是一个好人, 从不说别人一个“不是”。在和人交往中,他认为你是一个好人,他会对你特别的好;对待部 下, 交待的工作按时完成, 他满意了, 他会把你当成好朋友一样看待, 老远就跟你打招呼。将军怎么会有那样的错呢?在她眼里,将军永远是那么高大,永远对党赤胆忠诚。看到将军落难,她想:“我应该去照顾他。” 10 月初,小黄赶到河南和王近山结了婚,成了一对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小黄被分配到农 场幼儿园工作。多亏有小黄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王近山才能艰难地度过在黄泛区的漫长岁月。他在战争年代 负过七次伤, 四肢中有三肢重伤, 一条腿和一条胳膊都骨折过。医生量血压, 都是在腿上量, 因为胳膊受过伤,血压量不准,一边高一边低。平时穿的皮鞋也是特制的,一边要比另一边 高出五公分,这样将军才能正常走路,站得久。两腿不能吃力,大便不能下蹲,否则就起不 来。还有肺部的伤,要定期检查、吃药…… 这些困难,如果没有小黄悉心照料,单靠将军自己是无论如何克服不了的。在农场,王近山仍和当年在战场上一样,认真负责,将精力全部扑在工作上。但农场的生活 并不平静,文化大革命很快就波及到那儿。1968 年麦收时期,其他场长都被打倒了,由王 4 近山暂时主持工作,处在风口浪尖上。造反的学生要求组织大批斗、大批判,阻止人们割麦 子。王近山火了,和学生们干上了,拍着桌子大声斥责:“绝不能耽误割麦子,夏收夏种, 虎口夺粮,一年就这几天,一耽误就是两季。不信我的话,你们可以回去问问父母亲,是不 是这回事。你们说什么都行,但一定要等到割完麦子种上秋粮再说。”学生一下子被震住了, 乖乖地跟着他去割麦子了。王近山还是受到了冲击。有的学生提出来,王近山搞特殊化,生活腐朽,上厕所还要坐一把 椅子。学生们不了解,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因为他不能蹲,一蹲下就起不来,于是就在 一把椅子上挖了一个洞,大便时就坐在上面,那滋味并不好受。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娃娃,王 近山被气得无话可说,无奈地对他们道:“你们说我腐朽,你们也可以去试一试。” 国家多事之秋, 一个赫赫战将岂能长期在农场务农?王近山的心不时飞回部队, 他要回部队 继续为国效力。也就在 1968 年春,王近山也想到了自己的老部下肖永银,想到了老上级许 世友(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想通过他们向上反映真实情况,帮助自己摆脱眼前的困境。许、王、肖、尤(太忠)都是红四方面军的战友,彼此有着很深的战友情谊,重于山,浓于 水。许当年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 看着王从放牛娃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红军高级 指挥员,对其过人的勇气和高超的指挥才能非常器重。一天,肖永银正在南京的家中吃饭, 王近山的二儿子来了。他对肖说:一是他想当兵;二是父亲的问题能否向上反映一下,重新 处理。肖当即表态:你当兵没有问题,这个我可以想办法解决;关于你爸的问题,是中央处 理的,不经过中央谁也不好处理。沉思了一会儿,肖永银出了一个主意:要王近山直接给毛主席写一封信,第一,自己有错误 应该检讨;第二,没有的问题要讲清楚;第三,说一说想法,自己年龄不大,还想为党工作, 请批准回部队继续做点贡献。肖又说,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恰是一个 好机会,信可由许司令直接面呈毛主席。不久王近山分别给毛主席、许世友、肖永银写了信。第二年春天,“九大”在京召开,许世友在毛主席面前为王近山说了不少好话,1969 年,王 近山调到南京军区任副参谋长,重新回到部队。当他到南京赴任时,走出火车站,一手提两 只土鸡,一手拎行李,简直就象一进城走亲戚的农民,令前来迎接的老部下李德生、尤太忠 唏嘘不已。将军将家统统交给了小黄料理。个孩子陆续来到南京的父亲身边, 7 加上小黄生的两个孩子, 家庭显得热闹非凡。小黄原先准备到附近的工厂工作的, 一切都安排好了, 但王近山不同意, 说:“我的身体不好,你的身体也不好,家里的事又多,你老请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拿 了工资让别人替你干活,行吗?”严格治军之法,被他移植来严格治家。就这样,小黄放弃 了出去工作的打算,当上了部队家属,一心一意在家照料家庭。1974 年,王近山渐感身体不适。南京军区总院的护士经常一大早赶到他家里,趁他还在被 窝里的时候为他打针,并做一些简单的检查。但是,一到钟点,不管完了没有,也不管你如 何劝说,他都会立刻上车去军区上班。经化验,他的病情非常严重。10 月 30 日,医生们把 王近山堵在家里, 然后“强制”送他到总院进行彻底检查。11 月 7 日医院决定实行手术检查, 腹腔一打开,结果是胃癌。不幸的是,术后他的肠子又破了,造成肠漏,大便从其中不断地 5 漏出。1978 年初,王近山病重,中央领导极其关心。叶剑英打电话到南京军区说:“吃什么药给什 么药,南京不行就送到北京治疗。”再次复出的邓小平也多次打来电话询问病情,十分关注 将军的生命安危。1978 年 5 月 7 日,中央军委训练部主任宋时轮到南京时对军区领导同志传达了邓小平对王 近山的评价:“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在许多艰苦战斗中最后是王 近山同志去完成的。” 王近山病重期间,老首长、老部下、老战友纷纷从各地赶到南京看望 他,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和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也曾专程赶来。韩岫岩从北京赶来想看望他时, 表示愿意为他康复出一份力气, 但王近山至死不愿再见发妻 一面。1978 年 5 月 10 日,将星殒落,一代名将与世长辞…… 王近山去世后,邓小平在讣告上特注:王近山为军区顾问。5 月 17 日举行追悼会。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李德生、彭冲、宋任穷等都送 来了花圈,而其他生前好友送来的花圈就更多了,摆满了悼念大厅。追悼会的规模原定 50 0 人,实际参加 1000 多人。又过了十三年, 为纪念王近山的文集出版, 老首长邓小平特意为这位桀骜不驯而又战功赫赫 的爱将深情题词:一代战将。 李云龙——《亮剑》 原型有陈再道将军、陈正湘将军、王近山将军等。李云龙是都梁小说及改编後的电视剧《亮剑》的主角之一。曾在红四方面军任团长,八路军 时任 386 旅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任中原野战军新二师师长。解放后调任福建省军区某 海防军军长。1955 年去国防大学学习,毕业后继续担任该军军长受少将衔。组建了中国第 一支特种作战军队——梁山分队,该分队曾潜入金门,为解放军炮击金门提供地形坐标。文 化大革命期间,他命令使用武力制止两个“红卫兵”的非法武装抢夺军火库。后因为这个事情 遭到迫害,在 1968 年自杀。1978 年平反。(此为小说中人物,事件大多有原形,人物本 身在历史上并非真实存在!) 电视剧《亮剑》与李云龙 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率调查显示,《亮剑》播出后,收视率最高时达到 14 点,创下了 2005 年央视一套电视剧收视率的新纪录。与此同时,这部剧在观众中引起了诸多争论,而 焦点都集中在男主角李云龙的身上,赞誉和批评的意见针锋相对。喜欢《亮剑》的观众认为,《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性格最为鲜明。他在渴望嗜血的拼杀 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表现出一种铁血军人不计生死、压倒一切的霸气;但李云龙又 绝非一介武夫,他有大智大勇的一面,又有中国农民式的狡猾与狭隘的一面。许多观众说,从《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石光荣,到《历史的天空》的姜大牙,再到如今 6 的李云龙,他们都是“人性化的英雄”。他们就像是身边人,触手可及,小毛病一大堆,却生 动有趣,某种程度上,正好印证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想象。“过去的战争剧常常是只有战争 没有人,英雄人物被空洞化、理想化,如今英雄们终于?落地?了。” 在反对《亮剑》的批评声中,恰恰又是“李云龙”的性格成为“攻击”目标。一篇名为《〈亮 剑〉亮出了什么?》的文章很有代表性。作者认为李云龙“是一个十足的?兵痞?和?土匪?,同 时也是我军的?军盲?。他一点都不像我军的军官;他一点都不懂我军组织原则和革命纪律; 他一点都没有人民子弟兵的味道。” 此文一出,立刻引来众多反驳。剧评家冯磊指出,艺术创作必须讲究规律,这个规律的 核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毫无疑问, 《亮剑》 中的李云龙是一个不好管理的角色。但是这个李云龙,对国家、对民族、对抗日大业有着无比的忠诚。这个人的“粗口”不仅不让 人感觉反感, 反而让人觉得亲切; 这个人的大大咧咧也给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将风度。相反, 如果一味要照顾什么“高级干部的整体形象”,采取了与此相反的处理方式,那么,这部电视 剧的魅力至少会降低一半。中国传媒大学游飞教授认为,对英雄的界定离不开时代环境,李云龙、姜大牙虽都是过 去的人物,但他们的个性却符合当代的审美趣味,“不能说哪个英雄更像英雄,董存瑞、雷 锋都与那个时代的精神氛围切合, 李云龙、 姜大牙这些人性化的英雄与如今观众的审美趣味 正好吻合。” 针对观众的不同意见,9 月 29 日下午,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接受了记者采访。在李 幼斌看来,相较于过去国内军旅题材影视剧,《亮剑》无疑朝前迈了一大步,“过去的军人 正而八经,让人觉得有点死板,说实话不太真实,可李云龙却很鲜活。”对于李云龙像土匪 的批评,李幼斌不以为然,“人无完人。哪个人没有缺陷?谁这辈子不说几句脏话?李云龙 是那个时代造就的英雄,抗日战争需要这样的军人,李云龙是为了战争而生。” 相关 《少将李云龙简介——<亮剑>李云龙原型解密》 《亮剑》中的人物是嫁接的,拼凑的,并不是说历史上某个人就是剧中人的原型,而应 该这样说,这个人是历史上很多人的集合体,对李云龙来说,他就是很多很多英雄军人的组 合. 《亮剑》李云龙原型解密!!—---王近山外号王疯子,打仗不要命凶狠,文革时被退伍 当一农场厂长,被许世友请出山!! 影片中李云龙是 129 师的.历史记载当时 129 师的几个团编制是:769 团团长陈锡联、 副团长汪乃贵;770 团团长张才……因此,基本上可以确定,李云龙的原型是以王近山为基 本的素材的. 正在热播的《亮剑》,相信大家都在看,而且品头论足.现在很多人都在挑李云龙的毛 病,如果李云龙是十全十美的人,是高大全、那就不如去看样板戏.军痞也罢、没教养也罢、 不符合解放军的纪律也罢,至少李云龙让人看着有血性、过瘾,能把中国人、中国军人的阳 刚之气引出来、逼出来,那就是作者的目的.李云龙,这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我们姑且不管 他是军人也好,兵痞也罢.不过我相信即使是对其不屑一顾之人,也应该欣赏他以眼还眼, 以血还血的个性――尤其是小小一个印尼也胆敢跟在日本屁股后头跟中国叫板的时候.外交 部正在跟印尼交涉,看来只要后者口头认个错,象征性地赔点儿银子(给不给还不好说呢), 我们这边最终是不了了之的.那简直与 2001 年 11 月,日本大动干戈地击沉东海“神秘船只” 如出一辙(经查,被击沉的系中国“闽长运 3705”号渔船.日本居然动用了“金刚级”,并大摇大 摆地深入中国海域将之击沉.然而,在国内媒体上,“闽长运 3705”号渔船一直被称为“神秘船 7 只”).眼下整个东南亚都知道中国好欺负了――昨天是日本,今天是印尼;明天则是越南,或 者菲律宾……《亮剑》中,凡是李云龙的上司,平时哪个不猛批他成天闯祸?可一旦遭遇恶 战,还不是命令他上?国难当头,那些嫌李云龙“败坏人民军队形象”的“文明之师的拥护者” 们,是不是应该考虑物色这样一位英雄来替中华民族出口气啦? 李云龙从小当兵,直至升任少将军长,应该说是深受人民军队的教育.其实在今天,就 算只是参加过军训的人,也都免不了学几句脏话.因为部队里不骂人是带不了兵的.所以说, 李云龙非但丝毫不败坏,反倒是符合典型条件――几十年过去了,一些校级军官(理论上应 该是在抗战或解放战争后才出生的),在餐厅、酒店、夜总会之类的消费场所,不也展示着 他们从李云龙身上继承的光荣传统吗:“信不信老子让你明天就关门”…… 上面这段话似乎偏题.笔者认为:不替李云龙平反,便无法在想象中推荐他当中国的三 军总司令,否则中国不成了“无赖国家”? 李去龙确实骂人,而且骂得难听;他甚至打人,而且打得够狠(奇怪的是,巴顿将军也 张口“杂种”闭口“XX 养的”,还打过士兵耳光,却成了举世公认的职业军人).试问李云龙一副 凶神恶煞的样子,其结果究竟是战友望而生畏,与之疏远,还是敌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 李云龙是这个性子,他带过的每一支部队也是这个性子,所以谁也不敢招惹.正是李云龙的 剽悍作风,铸就了他永远进攻,即使暂时受挫,也马上卷土重来的奇迹.现在世界上谁敢招 惹美国?估计也没有谁敢招惹俄罗斯.美国是想打谁就打谁;俄罗斯是谁打它就打谁;只有 中国, 给别人印象是谁打它就骂谁! 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需要李云龙这样的人――光是 一听名字,就能够震住对手. 李云龙绝不生活在屈辱当中.他的政委就准确地总结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不适于 你李云龙,因为你是有仇不报非君子!”为了救媳妇,他把整个晋西北搅得天翻地覆;为了 死去的警卫员,他血洗匪穴……以色列不正跟他一样吗?只要你杀过犹太人,无论是纳粹, 还是巴解;无论是亚欧,还是美洲,始终会叫你逃不脱追缉.哪怕是与对方整个国家为敌, 哪怕是背上恐怖政治的恶名.一个以色列人伤亡,会有十个刽子手付出代价.这就是以色列. 中国人在巴尔干,在阿富汗,甚至在自己家门口被杀.政府根本就无法让中国人有安全感.难 怪那些海外的华人,都先把自己视作当地人,然后才是中国人! 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急起来,可以翻脸不认人,就连法纪也置若罔闻.擅自调集上万 人围攻平安县城,“就是枪毙,也要等老子打下来再说!”新二团团长亲自劝阻他不要替警卫 员报仇,关进柴房,“回来后,要杀要剐随你!”正是他自己先破釜沉舟,把自己逼上绝境(“反 正都要枪毙,还不如死在敌人手里痛快”!),并将凶、猛、狠的风格感染每一名战士,才逢 凶化吉,克敌制胜.美国何尝不是这样?联合国不准打塞尔维亚和伊拉克,我偏打,没有盟 友,大不了单挑(亏得还有个英国跑跑龙套);我要“反击”恐怖主义,每个国家要么与我为伍, 要么与我为敌,反正不许“劝架”――它就有那么横,目中无联合国,更无国际法,于是成了 超级大国. 仅上述三项,李云龙在笔者心目中,便完全胜任三军总司令.200 多万军队交给他准保 没错! 一、寸土不让,且擅长不费一枪一弹便拒敌于境外.晋绥军两个营不就那样被赶跑了 吗?今后东海、南海的事情一律照章办理.先借口演习,把日本或者东盟的船只、钻井包围, 断其退路,再放几颗海外称之为“飞弹”的道具营造气氛;然后以对楚云飞的语气给小泉挂个 电话:“解放军穷呀,没贵军这么好的家底儿.你把那么多好玩艺儿放在我嘴边,不是馋得我 直流口水吗?万一哪天我一张口吞了,你该怪我不讲交情啦……”如果小泉敢装糊涂,李司 令还有张牌:“我的飞弹全是部下在放呀,往哪里放我从来不管,反正是在自己家里边.要是 贵军也不招呼就闯进来,被砸着可不管我的事啦!” 二、有仇必报,且擅长让对方哑巴吃黄连.区区印尼也敢杀我渔民,欺负我李云龙旱鸭 子不成?你算计着我的飞机作战半径达不到雅加达, 导弹也不宜攻击你这样的小国?中国怕 8 落下“以大欺小”的恶名,所以你就“倚小卖小”?老子现在当上了三军总司令,不再是一介武 夫,政治觉悟肯定有的,绝不会上你的当,傻瓜才跟你玩明刀明枪地干!别忘记我李云龙是 游击高手,只派几股小分队来,便把你这个岛国搅得鸡飞狗跳,让你民族分裂、经济崩溃, 顺便取向我渔民开炮的军舰上的官兵的人头回来祭奠同胞.哪个再敢杀我国人,我也专门派 人灭他! 三、深谙人民战争之真谛。美军发起的“高科技战争”今天已经炒得沸反盈天。美国到处 耀武扬威,经常把军舰开到别人家门口。既然要显示,船只当然造得牛高马大。美国担心死 人,既然怕死,武器当然要智能化程度高,同时必须打得远(对方够不着自己)。美国舆论 关注平民伤亡,既然顾虑当屠夫,弹药当然够精确,以减少附带破坏。说实话,无论哪个国 家与美国正面冲突,皆讨不着什么便宜,最好的结局也是两败俱伤。中国的特色就是人多, 军事上的特色也应该是人民战争。高精尖武器不是不要,而是够威慑就行了,没有必要投入 过多的经费和精力。现在讲的人民战争,也已不再是把敌人放进自己的国土来打了。我李云 龙就是人民战争磨炼出来的, 比谁都明白一个民族全民皆兵给对手造成的巨大心理阴影。另 外,与其布置核武器,不如往每一个与中国交恶的国家,派遣我们的特种部队。一旦有风吹 草动,先叫你中心开花,内院起火。老子只要不攻击你的平民,你便无法将我等同于恐怖分 子。与核武器相比,这些在它国境内神出鬼没无影无踪的特种部队,才真正是一把达摩克利 斯剑!大不了你们不再让中国公民入境,老子更求之不得:中国从此不会再有败类跑去替敌 人卖命, 更没有贪官污吏奸商富人把资金带出――然而我的特种部队一样能够偷渡进入你们 的国境。 9第一篇:云龙剑
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 --------李云龙 同志们,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 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已的宝剑,既使倒在对手 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 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 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 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 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 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十六航空团 P 三十九飞 蛇战斗机大队,竟产生了二十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 此同时, 苏联空军某部施乌德飞行中队产生了二十一名获得苏联英雄 称号的模范飞行员。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已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 是一种气质, 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 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 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 魂! 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 得是什么?我们靠得就是这种军魂! 我们靠得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 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 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 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