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5 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 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学困生的智力和知识发 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 要教师提醒。上学期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及其相关运算,整式的加减,相交线与平行线,学 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 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 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 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 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 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 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 中的错误, 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 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 课堂整体表现活跃, 积极开动脑筋, 学生乐于合作学习, 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二.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落实新课改, 体现新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知道思想,在教学的同时,渗透情 感教育。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 5 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 6 章:平面直 角坐标系,第 7 章:三角形,第 8 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 9 章:不等式与不 等式组,第 10 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 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 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 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 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 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 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 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 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 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 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 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四、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 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 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 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 作、 交流、 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 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 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 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 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 A、B、C 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 中、差在三类学生。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 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10. 站在系统的高度, 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 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八方联系, 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11.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4—2015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功夫做 计划及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 握程度上,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 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 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 学生素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 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 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勉强去做.面向全 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一直是学校教学长期而重点的任务。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的教育策略, 以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为标准, 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根本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创新 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进一步培 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完成七年级下册 数学教学任务。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平行线的有关知识,理解平方根、立 方根的概念, 了解实数的概念;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 掌握有序数对(坐标)与坐标平面内点的对应关系;学会二 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用来解决相应 的实际问题,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 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 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进 一步巩固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 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 生活服务,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 5 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 6 章:实数;第 7 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 8 章:二元一 次方程组;第 9 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 第 10 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材每章开始时, 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 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 的思考空间, 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 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 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 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 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1. 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 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2.实践性——联 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 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4.发 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5.趣味 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 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2、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 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 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 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差, 以中促优。同时狠抓中等生,带动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5、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 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 难关。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梨树二中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执教:杨文强 2014 年 3 月 1 日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 我尽自己的努力克服上学期存在的不足,适应新时期教学 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 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 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对上学学期本应该及格而没有及格的 学生多加关注和指导,对有潜力的同学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渗透一些 奥数知识,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为了本学期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我 计划如下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 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 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预计,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 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反思。二、 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 尽力使讲解清晰化, 准确化, 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 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 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 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 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 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作文 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 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 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 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 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 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 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 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 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 后进生的转化, 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 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 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 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 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 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 之增加。六、及时复习检测。根据遗忘规律遗忘呈现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 趋势,对每次讲的新内容都用一节课或课后时间复习巩固。定期进行 综合复习和测试。是学生稳固的把知识掌握好。七、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时间和条件的情况下,组织一些课外 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使数学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 真正的有利工具。进 度 安 排 教 学 内 容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3 同底数幂的除法 1.4 整式的乘法 1.4 平方差公式 1.6 完全平方公式 1.7 整式的除法 第一章回顾与思考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2.3 平行线的性质 1.4 用尺规作角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 3.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 时 1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3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3.2 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 1 课时 系 3.3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回顾与思考 4.1 认识三角形 4.2 图形的全等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 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第四章回顾与思考 5.1 轴对称现象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5.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5.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第五章回顾与思考 6.1 感受可能性 6.2 频率的稳定性 6.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 期末总复习 迎接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3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3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4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