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演讲稿 | 自我鉴定 | 思想汇报 | 心得体会 | 书信范文 | 职场知识 | 作文大全 | 述职报告 | 读后感
易啊教育网
您的位置:易啊教育网《我的哥哥》作文 → 正文

《我的哥哥》作文

我有一个可爱的哥哥!他今年十二岁了,是我大爷家的孩子。因为大爷大娘在国外工作,所以我的哥哥一直在我们家生活,这样我也有了一个很好的玩伴,我的哥哥长的一张圆圆胖乎乎的脸蛋,黑黑的眉毛下一对很有神的眼睛,不大不小的鼻子下面有张小嘴,不时那么的帅气但是很可爱!每天我们都一起上学我上二年级他上六年级,晚上写功课的时候他就会在一旁指导我,有的时候我很任性,记得有一次妈妈给哥哥买了一个新的书包,我就觉得妈妈很偏心,为什么不给我买,于是我就哭了起来,这时候哥哥把他的书包送到了我的面前说:‘妹妹别哭,哥哥的旧书包还很好,我很喜欢,这个给你吧!’妈妈说:‘看你哥哥对你多好’  我当时就感动了,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从此以后我和哥哥非常的好,他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叫我吃,我真的很爱我的哥哥,我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哥哥!    


                                                                                                                                                                                                                          新台子中心校


                                                                                                                                                                                                                              二年二班


                                                                                                                                                                                                                      指导教室教师  张淑霞


文章标题:《《我的哥哥》作文相关阅读

我的哥哥告诉你,我有一个比我大十一岁的哥哥,他在我的老家河南读书,听妈妈说 他明年就要考大学了。

我们每年都在一起渡过暑假,爸妈上班的时候,哥哥就在家教我学习,他自 己也学习。他总不让我离书太近,他说会变得跟他一样近视,他还在我的一张相 片上加了一副眼睛,把我画的很丑,告诉我近视后就是这样。后来被妈妈看到臭 骂了一顿, 直到有一天才发现哥哥不是画在相片上, 而是画在胶纸上再贴在相片, 就连妈妈都没看出来,哥哥真厉害! 哥哥最爱锻炼身体了,他教我做俯卧撑,还和我握手腕比力气,我输了哥 哥就叫我多吃饭长劲。噢,对了,我上次学校组织旅游我还给哥哥买了一个双截 棍呢。

我很想哥哥了,快放假了,我们很快就可以见面了。作文评语:这篇写人的记叙文,虽然写得比较简单,但因事例取材于日常生活,人物 形象鲜活而生动,若在身畔,充分流露了与哥哥深厚的感情。切合文章主题。可见,小作者 会选材。指导老师 何燕华

文章标题:《《我的哥哥》作文》相关阅读

惑谢喑璞著 “老师,我写小姐姐行吗?”一个稚嫩的童音,近乎在 渴求。

“小姐姐?” “因为我没有哥哥呀。

” 我一下明白过来。我今天出了道作文题《我的哥哥》 。

“可以的。

”我解释说

“如果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 妹,写你要好的小伙伴也行。

” “那就写我的小姐姐好了。

”他说,脸上显示欣慰的笑 容。随即摊开稿纸,先写下题目《我的小姐姐》 ,想了想, 接着写道

“别人有哥哥,我没有,只有姐姐,因为她不仅 年小,身个也小,所以我叫她小姐姐------” 出手不凡,头开得不错,正想看他下文如何发挥,小家 伙却咬住了笔头楞神了。大概是思路不畅,这是小孩子们作 文常犯的通病。

“小姐姐爱你吗?为了启发他,我问。

“爱的。她常常来接我,只要天下雨。

” “你也喜欢她吗?” “喜欢, 很喜欢。

” 他肯定地说, 但随即又叹了口气

“可 是妈妈不喜欢她。

” “妈妈老说姐姐呆头呆脑,又笨又懒,常常要爸爸打她, 小姐姐可累了, 成天像个大人似的忙这忙那。

小姐姐也不笨, 只要妈妈不在家,她就笑眯眯的,会用鸡蛋壳给我描娃娃脸 谱;她还会唱一支很好听的歌:天上一群星,水里一群星, 弟弟睡着了,星儿笑盈盈,小时候,小姐姐经常背着我,一 边做事儿一边唱,老师,我能写这些吗?” “能写,怎么不能写?”我发现这孩子不但观察细微, 勇于思考,还有颗善良纯洁的心。

“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好了。

作文贵在真实,写出感情,表达你对美丑事物的爱憎。比如 你妈妈这种重男轻女思想

” 对我的滔滔不绝,他似乎心不在焉,沉思良久,突然问

“可是,老师,什么叫后娘呢?后娘都挺凶,是吗?” “后娘-------?”我怔住了。

“是呀, 我妈妈是小姐姐的后娘, 这是隔壁刘奶奶说的。

——可是老师,我妈妈为什么不是我的后娘呢?” 我无话可说,说什么呢? 他瞪着一双迷惑的眼睛, “我能把这些写在作文上吗? 呀,真不知怎么写才好?”他又咬起笔头来。 +申请认证

文章标题:《《我的哥哥》作文》相关阅读

2009 年小学语文参评论文论文标题《也让农村孩子折腾出作文来》 也让农村孩子折腾出作文来》作者单位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太和小学作者姓名秦宗森联系电话13558931485 也 让 农 村 孩 子 折 腾 出 作 文 来[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生作文现况令人勘忧,学生普遍缺乏习作积极性;作文教 ,困境依然,作文教学耗时多、见效慢、吃力不讨好。要让学生敢写作 学 “涛声依旧” 文,愿意写作文,写出长作文、好作文,笔者认为北大教授曹文轩的“折腾”理论值得 借鉴:教师作文教学中要折腾出明确的训练目标,折腾出丰富的习作材料,折腾出更有 效的批改方式,只要充分挖掘农村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农村教育的优势,调动孩子们 的兴趣,孩子们就会语如泉涌,也能写出长作文,也能写出体现农村特色的好作文。

再次回到小学课堂,进行了第一次作文习作,茫然无措的眼神和凝重的氛围还是那 么的熟悉,孩子们仍是那样怯怯的,许久下不了笔,好不容易下了笔,也短短几行就结 束了,没有话可写了。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涛声依旧” ,困境依然:学生普遍缺乏习作积极性;教师怕教 作文,随意布置习作任务,缺少有效的个别的指导,习作批改缺位。多种因素复杂交错, 导致作文教学成了一件耗时多、见效慢、吃力不讨好的事。

困境是现实的,沉重的。走出困境的路在何方? 前日,笔者在教育电视台看了北大教授曹文轩的访谈,他在作文教学中提出的“折 腾”教学法让我受益匪浅。

所谓“折腾” ,就是不按照常规“出牌” 别人都想到“西” , ,你却独独道出“东” , 别人都说这是“白” ,你却出人意料地证明这是“黑”——这不是瞎“折腾”吗?对喽, 写作文时要的就是这种“瞎折腾” ,这种“折腾”就是“逆向思维” 郑板桥在给朋友 。

母亲祝寿“作文”中写道

“这个老妇不是人”让喜庆气氛立刻逆转成紧张,接下来一 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九天仙女下凡尘” 又让气氛回到喜庆, 他这一折腾写得峰回路转, 跌宕起伏,全是依仗了“出奇制胜,不落俗套”的逆向构思法。

折腾就是“朝令夕改, 忽左忽右” ,让学生围绕着习作训练目标不停地练习;折腾就是“没事找事,无事生非” , 帮助学生寻找丰富的写作材料;折腾就是“翻来覆去,改来改去” ,引导学生反复修改 习作;折腾就是“人为制造矛盾,无休止地搞运动” ,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全身心地投入 写作中去。

要让学生能写出较长的作文来,首先教师要学会折腾。

作文教学中的折腾不是瞎折腾,不是穷折腾,不是乱折腾,而是有目的地折腾,智1 慧地折腾, 求实效地折腾。

折腾之本是学生作文水平和习作兴趣的提高, 折腾之源是 《语 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目标,折腾之基是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费尽心机 地折腾,要使劲地折腾,要反复地折腾。

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教师在 许多语文老师有过这样的经历:学生平时经常写习作,老师也批改讲评习作,但学 生的习作水平提高缓慢,进步不大。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中没有明晰的习作 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是习作教学的前进方向, 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清晰, 教学就无的放矢。

这犹如教师在岸上教学生学游泳,要学会游泳是多么困难。长此下去,学生的习作水平 怎么能高呢? 训练目标哪里来?就来自《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老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 准》 ,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训练目标,依托教材,把习作训练目标进行细化分解, 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形成习作训练体系。这里所说的“训练目标” ,不只是指每册 教材安排的八次习作训练目标, 而且包括教师在使用语文教材的过程中自己挖掘出的符 合学生实际的训练目标。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范文,教师用教材教,要善于利用教材的 示范作用,开发出适合学生模仿练习的容易达成的训练目标,做到教学时有奔头,批改 时有标准可依。

细化训练目标,让习作教学指向更明,教学过程有“法”可依,批改有标准可参照。

因此,教师在每次训练时要尽量安排一些明确的训练项目,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 反问等修辞手法,使用几个组合在一起的成语,运用一些名言警句,使用几个特殊的标 点符号,运用表示动作的几个词语写话等。通过“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学生的 语言技巧运用能力会越来越强,习作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二、加强互动,师生共同折腾出丰富的习作材料 加强互动,师生共同折腾出丰富的习作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倒给学生一碗水, , 教师就至少得有一大缸水。

学生写作文, 最担心的是无话可写,可这正是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现实,每次习作孩子都非常 头疼,总是觉得很困难,说起写作文都怕,真是谈“文”色变。其实习作内容是有的, 只是学生不善于发现,不善于观察,才会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者是写不精彩,写不深刻。

那么,帮助他们寻找到合适的习作材料就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只要学会折腾,丰富 的习作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

北大教授曹文轩在访谈中举了一个作文教学中“折腾”的实例

在一个小孩家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树上只剩下了一个柿子了,小孩天天望着这2 棵柿子树。

(教师提问:他会想些什么呢?) 一天,一只乌鸦飞来了……(教师提问

这时会发生什么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五花八门的答案从孩子们嘴里说出来,等 乌鸦叨走了树上仅有的那个柿子,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后,老师你可说出你的结果。]小孩赶紧追了出去,他追呀追呀,追了很远,可那乌鸦越飞越高,飞过了一道山冈,小 孩追上山冈, 但已经看不到乌鸦了, 他累得不行了, 倒在草地上。

当他醒来的时候, (教 师提问:这时又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 一大片柿子林出现在小孩面前……经过这么 一折腾,孩子们就会顺着问题去想象,孩子们的思路也就开了,话也就多了,这能写的 东西也就多了。

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篇目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只完成这些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折 腾,一篇带多篇,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材料,可以创造更多类似的作文训练题材,甚至 可以折腾出系列主题作文。如写《我的哥哥》作文,可以做出以“写人”为主题的系列 文章:哥哥是位“书呆子”的,可写《我的三位“书呆子”哥哥》 ;哥哥是位淘气包的, 可以写《四大“捣蛋鬼”; 哥哥是位才子,可以写《我的四大“才子”哥哥》……这 》 些文章可以分阶段完成,最后全班汇集成一本作文刊物,对学生是多么有吸引力呀。像 这样从教材中开发习作资源和素材,易引起学生在习作心理上的共鸣,举一反三,再经 过教师的灵巧组合,学生习作量和质都会得到提高。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折腾出习作素材。学生亲身经历活动,印象深刻,体会 丰富,是习作最好的材料,容易写出精彩来。教师组织丰富活动,内容可大至世界大战, 小至昆虫角斗,酸甜苦辣,均可入文,形式可歌可舞,可动可静。在教学实践中,很多 语文学习活动,既能学习新知,又可成为学生练笔的材料。如教师可把学生“读读背背 记记”的诵读折腾成活动比赛,成语接龙、歇后语大赛、名言警句大比拼、历代诗人大 聚会等,将“读读背背”的重负变成有趣的活动,轻而易举地让学生完成积累,又为习 作提供了绝好的练笔机会。许多教师总嫌学生习作不具体,观察不够细致。无论你怎么 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学生作文还是“涛声依旧” 教师可组织观察活动,折腾学生的 。

观察能力。如若你组织了“鬼脸大会师”“猜猜他是谁”“哑剧”“做动作猜成语”等 、 、 、 趣味活动,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所有观察器官一下子变得空前敏锐,那些全方位、 立体化、个性化的写实性描述,几乎涵盖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想象等所 有的内容。你无需对观察的真实性作任何质疑,充满趣味的活动将学生的无意注意牢牢 吸引住了。这正是活动的魅力所在——即便是最迟钝的孩子,一旦参与到活动中去,也 会变得活力十足、神采飞扬!体验深了,作文便不会空泛了。3 三、在作文批改中折腾出更有效的方式 在作文批改方式中,教师要大胆改变过去的集中批改、教师写评语的方式,引导通 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折腾 习作批改,尽量让它充满情趣,让学生收获自信与成功;尽量让它变得简略,解放教师 的双手;尽量让它变得更有用,让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要放大胆子去探索新的批改方式,尝试灵活多变的批改方式。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分 类管理,重点训练篇目要有计划地安排面批和细批,练笔以师批和生批并重;评语要简 略化,可用约定的符号进行批改;将作文批改融入到学生活动中,让学生也参与到作文 的批改中来;讲评课要变成习作宣读课,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习作问题,在阅读中修 改。据叶至善先生回忆,他的父亲叶圣陶给孩子讲评作文,就是倾听着孩子朗读,不轻 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 。如若 叶老说

“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

”其子女就得调遣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 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教师要 学习运用叶老的方法,简简单单朴朴实实地进行评价和批改,让学生在朗读自己的习作 中获得进步。

教师还要把讲评课变成表扬课。

讲评时, 要多多宣读学生习作的精彩之处, 少讲缺点,在讲评中树立学生习作信心。每次讲评,教师都要把认为最需要鼓励的习作 进行突出的表扬, 把在课堂上由教师朗诵或本人朗诵习作, 当作奖励, 激发习作自信心。

农村孩子生长在偏僻的地方,见识少,思维不能得到很好的拓展,更需要教师更多的表 扬和鼓励,严厉的呵叱和责骂,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反而局限了孩子的思维,让他们更 怕写作文。

“折腾”学生, “折腾”习作,是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尝试,是有意义的探索。

“折 腾”的实质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主动指导,把学生作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审美疲劳” 和“惰性” ,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斗志昂扬。只要语文教师愿意折腾, 善于折腾, 智慧地运用折腾策略, 充分挖掘农村丰富的教育资源, 发挥农村教育的优势, 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就会语如泉涌,也能写出长作文,也能写出体现农村特色的 好作文。4
《我的哥哥》作文》由(易啊教育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易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